孩子五岁在东营上学他爸爸给她转学,妈妈不知道合法吗

2024-02-17 12:55:35 来源 : 网络 作者 : 听雨楼

在母亲不知情的情况下,爸爸帮奶奶偷偷把孩子带回老家,犯法吗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在母亲不知情的情况下,爸爸帮奶奶偷偷把孩子带回老家,不犯法。因为爸爸也是孩子的合法监护人,只要儿子同意就是不犯法的。

父亲为了取得抚养权,把未成年子女藏匿起来不让母亲见面,这样做合法吗

不合法。 近年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的问题比较突出,发生在离婚诉讼前、诉讼中以及离婚后的情况都有。 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的原因各异:有的父母一方把未成年子女藏匿起来,造成子女是由自己直接抚养或者由自己的父母代为照护的事实,以此作为与子女共同生活时间较长的证据来争夺抚养权;有的父母一方把未成年子女藏匿起来是为了让对方撤销离婚诉讼或者达到同意离婚的目的;有的父母一方是因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担心争取抚养权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将未成年子女抢走后藏匿。 法律赋予了父母在离婚时争取抚养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但是行使该权利应当从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出发,通过合法的手段来实现。 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抢夺抚

我今天读初一,想往我所在的学校转学,但是我爸爸妈妈行动不便,不能和我去,我自己去 想要去的学校行吗?

不知道你是不是在公立的学校读书的呢?如果是的话,那一般是不可以转学的呀,公立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是就近入学的,你只有一个选择,你录取在哪个学校?就是在那个学校不可以随便转学的,除非是你爸爸妈妈的工作调动,导致你们家户口转移了

离婚了母亲把孩子转学,父亲不知去向在哪里上学怎么办?

这种情况,我家孩子也遇到过。只需要在开学前,在母亲户籍地,或者常住地地区找好接洽学校,然后在原学校教务处开转学证明,拿到接洽学校办理手续就好。我儿子当时也是从外地学校转回我现任老公户籍地镇上小学的,我们户口也没迁移过来,也免费办理入学了,具体看你们那边需要什么资料手续啦。

6岁前不要把你的孩子推给“寄宿学校”

抨击“寄宿制” 6岁前不要把你的孩子推给别人

  “一只母鸡不会把小鸡托付给别的母鸡照料,一头母猪也不会把任何一头小猪托付给别的母猪。动物都知道这一点,人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犯糊涂。”尹建莉说,“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灵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哀痛。我认为孩子在读大学前都不应该寄宿。当然,这种否定程度是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

  “培养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且不说这样的目标本身很自私很伪善,推论也很浅薄——把孩子和父母隔绝开来,就可以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把孩子早早送入集体生活中,他就可以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善于和人合作——按照这样的逻辑,孤儿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最好的。

  真能培养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孤儿院的孩子从小过着集体生活,儿童期的自理能力可能确实比一般孩子强,但大多数人成年后的面貌并不出色。事实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大部分有较重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往往停留在较低水平层面——这样说不是贬低这些孩子,只是陈述一种客观事实——不是他们天赋不好,也不是保育员的工作不尽责,是命运不公,剥夺了他们早年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父母之爱。他们从小缺少家庭气氛滋养,缺少和亲人的情感及语言交流,生命起始阶段性出现畸形,以至于成年后在心理及能力方面表现出永久的缺陷。

  罗马尼亚曾在这方面犯过一个致命错误。

  二次世界大战后,罗马尼亚陷入经济困顿、人口锐减的状态。政府鼓励生育,规定每个育龄妇女至少要生4个孩子,如果家庭无力承担这么多孩子的抚养责任,可以送孩子到政府出资的国家教养院,由工作人员进行集体抚养。该政策出台后,先后有6万多名婴儿一出生就被送进教养院,进行批量抚养。

  这些孩子后来几乎都出现行为异常,大多数人智力低下,情感发育不良。他们不会和人交流,无法形成对视和对话,独自坐在角落,不停地前后摇晃或不断重复某种刻板行为,对陌生人没有恐惧感,也没有沟通能力——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孤儿院现象”。后来有一部分孩子被送到美国底特律儿童医院做大脑断层扫描,结果发现他们大脑的海马回和杏仁核等多部位都不正常。脑神经科学已证实,早期情感发育不良,会直接损害大脑的正常发育,使其结构异常,造成无法逆转的病理性改变。

  早年情感滋润对生命十分重要

  早年情感滋润对一个有思维的生命到底有多重要,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用猕猴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

  他把一些幼小的猕猴和母亲隔离开来,在小猴子的笼子里安装了两个“假妈妈”。其中一个妈妈用硬邦邦的钢丝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个妈妈用绵软的绒布包裹,但没有奶水。按照人们“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断,小猴子应该和有奶的“钢丝妈妈”更亲近。

  事实则不然,小猴子只是在饿了的时候才靠近钢丝做的妈妈,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绒布妈妈这里。这个细节,可以让我们看到婴幼儿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他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这个实验到这里还没有完结,到这些猕猴成年后,基本上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实验人员把它们和另外一些吃母乳、在母亲怀抱正常长大的猕猴放在一起后,这些从小没得到正常母爱的猕猴不能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中,大多数性情冷漠,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扫描它们的大脑发现,其皮质神经元连接稀疏,不但心理方面问题严重,走路也蹒跚不稳,甚至连叫声都不正常,永远处在猴子社会阶层的最下端。

  实验人员通过人工办法让这些有心理创伤的母猴怀孕,待小猕猴出生后,这些母猴对小猴冷漠而无情,残忍地虐待小猕猴,有的甚至咬死了自己的孩子。

  猕猴和人的基因有94%是相似的,它们身上反映的正是人类最初始的情感状态,所以“孤儿院现象”在它们身上也会发生。这个实验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东西。

  呵护孩子的自然需求

  孩子刚出生时只是个“小动物”,是个纯粹的自然人。要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必须依循成长秩序渐次展开,宛如一粒种子必须依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成长一样。孩子首先要获得温饱、安全感、爱和亲情等这些自然需求,然后才能发展出更高一级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识和能力。家庭的温暖,尤其母爱,是一个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品。

  古今中外在教育问题上总是发生着太多反自然反天性的事。成人总是一再地无视儿童的自然需求,不断把某种基于社会需求的设计强加到孩子头上,面对儿童时,更多的是商业的、政治的或某种利益的计算,而不去顾及儿童作为一个“人”的最自然的需求,在孩子幼年时期就急于去发展他的社会属性,拔苗助长,早早减少他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其原始的自然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社会属性也难正常成长、无法正常表达。

  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

  我在一个周末聚餐中遇到一对父母,他们的儿子当时5岁。两年前,即孩子3周岁时被送进北京市非常有名的一家幼儿园。那家幼儿园软硬件都很好,收的大多是国家机关或演艺界明星的孩子,一般人很难把孩子送进去。这对父母都很能干,中年得子,两人工作都比较忙,就给孩子办了全托,一周接一次或两周接一次。他们看起来对幼儿园非常满意,说孩子住在幼儿园比住在家里强,孩子自己会洗袜子内裤、睡觉起床都很自觉等。

  孩子看起来很聪慧、非常乖,坐在妈妈旁边默默地吃着饭。妈妈不时地往他碗里夹菜。正当大家杯觚交错,酒酣耳热之际,小男孩突然哇一声大哭起来。众人忙问怎么了,妈妈也是一脸莫名其妙,赶快抱住孩子问出了什么事。男孩子哭得说不出话来,十分伤心的样子。

  妈妈哄了几句,看孩子哭得停不下来,就带着孩子走出包间,爸爸也跟着出去。过了一会儿,听到孩子哭声平息,爸爸进来,有些内疚地笑着解释说没什么事,是孩子一直想吃腰果炒虾仁中的腰果,而妈妈每次在盘子转过来时,总是给他夹个虾仁,他认为妈妈故意不让他吃腰果,就大哭起来。

  众人听了,松口气笑了,觉得小家伙太矫情。待妈妈领着男孩回到包间后,大家赶快安慰男孩,让他在叔叔阿姨面前不要拘束,想吃什么自己去取。妈妈也一再地说,你想吃什么跟妈妈说啊,你不说妈妈怎么知道呢,或者你自己去夹,没关系,这些叔叔阿姨都是妈妈爸爸的好朋友,你不用害怕。

  众人的话似乎对男孩子没什么用,男孩还是沉默不语,轻轻抽咽着,不动筷子,眼睛里充满委屈与忧伤。

  那天一起吃饭的还另有两个小朋友,都是五六岁的样子,这两个小朋友一会儿就混熟了,只在饭桌上吃了一小会儿,就跑到旁边的沙发上玩去了。这位家长建议儿子也去和小朋友玩,但小男孩表示出拒绝,就那样一脸不快地坐了一会儿后,爬到妈妈怀里,搂着妈妈的脖子和妈妈缠绵,过一会儿爬到爸爸怀里和爸爸缠绵,看起来十分忧郁又烦躁,没再吃饭,不说话,也始终不肯下地和小朋友去玩。看得出,孩子内心有强烈的委屈感和不安全感。

  寄宿制造成情感疏离

  儿童和父母感情的建立,仅有血缘还不够,必须要有相处时间的长度和频次,孩子越小,对父母之爱的要求越多,对相处时间和频次也就要求越多,这是儿童获取安全感的必需。长期寄宿的孩子,潜意识中既害怕被父母抛弃,又对父母有怨恨,所以经常会表现出委屈、拒绝、过度缠绵和不可理喻。

  事实上,寄宿制造成的情感疏离,不仅仅发生在孩子心里,也发生在父母心里。缺少相处的长度和频次,彼此间的情感联结就会比较稀疏,爱的浓度和质量就不会高。虽然这个孩子是你在世界上最爱的孩子,但并不意味着你们的沟通和了解是最好的。许多父母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孩子,不能很好地与孩子沟通,这与他们在孩子小时候和孩子相处机会少,建立的感情联结比较稀疏有关。

  有些家长说,我知道上寄宿制幼儿园对孩子不好,但工作实在忙,没办法,只能全托。忙是个事实,孩子幼小的时候,往往正是父母开始打拼的时候,但这不应该成为天天不见孩子的理由。年轻时,谁不忙呢?“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总有借口”,再忙也要回家吧,哪怕每天只有半个小时和孩子相处,或者几分钟,它都是有意义的。只要父子间常听到对方的声音,母子间常闻到彼此的气味,家中就会形成甜蜜的气场,这种气场包围着孩子,让他内心安全而滋润。

  时间是最有弹性的东西,挤一挤就出来了。可加可不加的班,坚决不加;新上映的大片,不看;朋友邀约吃饭,尽量少去;屋子很乱,让它乱去吧;睡眠不足,真的很累,累就累点吧,反正年轻……天下没有因为带孩子累死的,何况大多数人有老人帮忙,有保姆帮忙。也就几年的时间,孩子越大越好带。这几年的“损失”,会在以后的日子中以某种方式加倍地补偿回来。

  全托的唯一好处是解脱父母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说得非常好: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灵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哀痛。事实上,全托的唯一好处是解脱父母,不必承担每天照顾孩子的辛劳。全托不是基于孩子的需要,而是满足家长的需要,是把家长的利益置于孩子的利益之上,是一种极端自私的选择。这些家长,他们没有一个是真正蹲下身,从孩子的视角看这个问题。这段话对一些父母有严厉的批评,但我认为它说得非常中肯,是一剂苦口良药,令人警醒。

  杂七杂八的信息越来越多,如何让自己活得智慧,如何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不迷糊,其实有时不需要学富五车,只要让心态回归自然,回归常识就可以了。想想我们的爷爷、爸爸甚至我们自己是如何长大的,如何学会和人相处的,就知道上寄宿制幼儿园并不是培养孩子合作和自理能力的必须之地,充其量只是个借口而已。

  寄宿制幼儿园非但不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会和他人相处,学会自立,反而更削弱了孩子在这些方面的潜能。当一个孩子在亲情体验方面非常欠缺时,他只能出于紧张更多地索取爱,而不是学会施爱与他人;当他在幼儿园或学校统一管理下只知道服从时,他只能学会自我压抑,失去个性,而不能学会合作与体谅。

  我知道现在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年轻家长,他们自身有良好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工作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孩子交给老人带,老人们又过度包办或娇纵,使孩子出现很多问题。这种情况下,有的家长会把孩子送幼儿园全托,以减少在教育观念上和老人的冲突。

  这种情况下当然是可以选择全托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华山一条道,只能这样走了。但说到底,这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只要有办法不这样选,就还是不选吧。当家庭生活中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时,不能以牺牲儿童利益为代价;而且,指望借助一个客观外力来成全教育结果,是下下策。改变一个成年人,尤其是老人错误的做法,确实比多交点钱送孩子上全托难得多。

  这只能是家长自己慢慢想办法解决,努力协调和老人的关系,慢慢用科学教育思想去影响老人,或想别的办法。不论想什么办法,有一个基本原则,不把难题交给孩子去扛,他们实在太弱小了。

  小学是否就可以寄宿?

  不上寄宿制幼儿园,到了上小学是否就可以寄宿呢?

  我认为孩子在读大学前都不应该寄宿。当然,这种否定程度是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幼儿园和小学最不该寄宿,初中也不该,孩子到了高中阶段,寄宿制对他的负面影响会小很多,要不要寄宿,需综合各种条件来考虑,但仍然建议最好住在家里。

  我女儿圆圆上初中时就读的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当时选择这所学校,一方面是客观条件下的无奈,更主要的是我们自己作为家长对住宿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把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抛到学校,一周才回一次家,现在想来真是后悔。它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我女儿是个可以主动化解问题的孩子,可那三年是我在教育上感觉最力不从心、自己做得最糟糕且我女儿状态最不佳的三年。

  孩子成长中会发生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他天天能见到父母,那么他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就可以及时被父母察觉,能和父母沟通,至少能在情感上得到及时的修复。不要指望孩子能把一个问题放一个星期,然后周末给你带回来,对一些具体的事他们往往过后就忘了。事情虽然忘了,但由事情引起的思想问题却会积攒起来,积攒得太多了,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圆圆初中三年的寄宿生活,至今仍给她留下一些负面的东西,这些负面的东西很隐蔽,很多家长可能意识不到,但我能看到,它影响很久,“排毒”需要很多年。每次聊起来那三年的生活,我都内疚万分。所幸她高中没再寄宿,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寄宿的负面影响才逐渐淡化。

  所以,遇到有家长问我是否应该为了择“重点校”而让孩子去寄宿,我总是回答,哪怕上一个条件差些的学校,一定要让孩子天天回家。为择“重点校”而去寄宿,是非常不合算的一件事,表面上暂时能获得一些东西,但从长远看,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寄宿学校也不能代替母亲。”

  不过,这个观点在当下还是不能为大多数家长接受,甚至有时也不能被孩子接受。现在,成人世界的价值取向已深刻地影响了孩子,甚至改变了儿童的天性。我见过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因故和妈妈分开几年,不在一个城市生活,到上初中时,本来有条件和妈妈一起生活,但为了上一所省级重点校,孩子再次选择寄宿。当我看着小小的他和妈妈在一起时的缠绵,以及眼神中时时流露的忧郁和紧张时,对这孩子说,还是选择一所在妈妈身边的普通学校吧,能天天见到妈妈比上重点校重要。孩子很不满意我这样说,坚定地摇摇头,不,上重点校重要!这真是令人无言。

  消除“教育不公平”?

  不仅是观念,当下政策造成的“寄宿制”问题也非常严重。

  我国从2001年开始,为消除“教育不公平”,投入巨资在农村搞“撤点并校”工程,即把一些散落在各自然村或乡镇的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合并到一些规模较大的乡镇学校中。不知此项决策是如何出台的,经过了怎样的论证。其做法上的简单粗暴,和当年罗马尼亚盖教养院的做法有一拼。

  结果是,十多年间,几百万农村儿童早早开始过上寄宿制生活,乡村学校数目锐减一半。虽然最初目的是让农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它并未像设想的那样成功,除了家庭经济成本增加,乡村自然文化被进一步破坏,最严重的.是许多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厌学、辍学情况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

  一个孩子,他住在只有十几户人家的一个村子,学校没有操场和电脑室,为了让他能获得“公平的教育”,就把他简陋的学校取缔,把他和同学们转移到很远处的另一所小学上学,一周或一个月才见父母一次。新学校为孩子提供了操场、篮球架、电脑等种种可见的硬件,却夺走了他享爱母爱和家庭生活的基本需求。这样对“公平”的追求,是不是制造了更大的不公平?

  从近年来一些乡镇读者给我的来信看,这样的合并到十年以后的今天并未完全结束,由于没有学界正式的总结,也没有政府层面的表态,很多地方仍然在进行“合并”之事。这种情况,我认为除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懒惰,更重要原因是社会上下都没有认识到孩子和母亲相处的重要性,没认识到寄宿制是个坏制。

  孩子不是无知无觉、没有感情的土豆,可以随意集中,装筐装袋地归类存放。保障儿童和父母在一起,应成为一项基本国策。一切涉及儿童利益的社会问题都应在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去解决。

  曾有人拿出著名的英国伊顿公学来证明寄宿制是好制。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第一,伊顿公学是一所男校,不招太小的孩子,一般学生年龄在13~18岁,已相对成熟;第二,学校的办学思想比较先进,教师素质比较高;第三,学校在录取方面有较高的条件,进入这样的学校学生本身素质就比较好,并且学校也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正是这种种条件,才成全了它的美名。但它在英国也是不可复制的,正如一顶王冠,搜罗了全国的顶级珍珠宝石做成,不具有复制性。所以它只能当一个特例来看,没有代表性。

  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反对让孩子上寄宿制学校,他认为孩子长时间和父母分离会使家庭伦常和家庭幸福遭到最根本的破坏。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弥补寄宿制生活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他说,家庭教育是自然之神设置的,完整的家庭教育才是培养智慧的途径。

  要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前面的论述似乎都是围绕“教育功能”来说的。但是,生命中有许多事情本身不就是目的吗?一个孩子真正属于父母的时间只有十几年,到孩子18岁,成人了,他不仅从心理上要自立,从空间上也要和父母分开了。如果不珍惜早期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度,其实就是错过了生命中许多最美妙的时刻。

  现在还有一种“小留学 (微博) 生现象”,它是“寄宿制”的变种。家长把刚上初中、甚至刚上小学的孩子送出国去学习,孩子的监护人由父母变成亲戚或朋友。固然监护人基本上都是值得信赖的人,会用心照顾孩子。但在未来,在孩子和父母共同的回忆中,到底缺失了多少东西呢?就孩子整个生命的成长来说,这样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一只母鸡不会把小鸡托付给别的母鸡照料,一头母猪也不会把任何一头小猪托付给别的母猪。动物都知道这一点,人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犯糊涂。作为现代人,在儿童养育问题上应该时时回归自然,在任何一个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刻,想想自然告诉了我们什么,答案也许就出来了。

相关文章

  • 关于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帮扶计划的指
    关于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帮扶计划的指

    学困生帮扶计划工作计划5篇 学困生帮扶计划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努力探讨如何

    2024-02-03
  • 我在学校与人不交往学习不好,是无出
    我在学校与人不交往学习不好,是无出

    在学校有时候会被冷落,没什么朋友,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吗?在学校有时候会被冷落,没什么朋友,是自己的问题。一、自己过于封闭,不爱与人交往在学校交朋友的机会还是非常的多,如果这个时

    2024-02-01
  • 玩场游戏,当可用亲情友情爱情真情交
    玩场游戏,当可用亲情友情爱情真情交

    健康、友情、亲情、事业、爱情、金钱,你怎么排序?我的排序是:健康、爱情、亲情、友情、事业、金钱。我为什么会这么排,是有原因的,我曾经是一个健康、乐观、阳光、开朗的人,那时候

    2024-02-01
  • 家长们,能跟我说说宏文学校一年多少
    家长们,能跟我说说宏文学校一年多少

    能在青岛宏文上学的孩子都是有钱人吗是。根据查询青岛宏文国际学校官网得知,该学校每年学费为168000元,学费昂贵,一般家庭无法支持,能上的都是有钱人。宏文学校青岛校区原青岛孔

    2024-01-17
  • 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二了,前两天在学校
    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二了,前两天在学校

    如果你女儿初二,在学校被人欺负,被人打了耳光,你会怎么办?我的女儿在学校被欺负,打了耳光,肯定不好使,必须找学校讨个说法,不能让这种事情再发生,毕竟孩子的成长不能有阴影,首先就是了

    2024-01-12
  • 我曾经很喜欢一个人,后来上了不同的

    我喜欢一个人,大概它还不知道,初中毕业后不在同一所学校,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办?距离不等于分离 如果真爱就放手一搏 是不 爱就说出来 不表达出来就永远不会有在一起的机会如果我在

    2023-12-30
  • 周末父母不同意我留在学校那个地方
    周末父母不同意我留在学校那个地方

    我今年16岁 我想和同学出去玩 我爸我妈不同意 我要怎么才能说服他们呢? 我真的很我理解你希望得到父母的同意,让他们支持你和小伙伴出去玩耍的计划。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议

    2023-12-27
  • 各位家长朋友,你们觉得上海宏文学校
    各位家长朋友,你们觉得上海宏文学校

    上海宏文学校好吗上海宏文学校是不错的上海浦东新区民办宏文学校(简称:上海宏文学校)创办于2018年3月,是一所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的十二年制寄宿制学校。学校坐落于上海浦东新

    2023-12-25
  • 在学校跟谁关系好重要?
    在学校跟谁关系好重要?

    上大学以后,应该跟哪些人搞好关系?暑假即将结束,大学将迎来新的一批新生。对于经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同学们来说,终于等到这一刻,摆脱了父母的唠叨,来到梦想中的大学,这就

    2023-12-22
  • 我一孩子患有多动症,在学校经常受欺
    我一孩子患有多动症,在学校经常受欺

    孩子因为换了多动症扎起学校受到讥讽和嘲笑,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首先您要和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加强沟通,老师的态度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同学的态度,第二积极治疗,多动症是

    2023-12-22